《淨善講壇5》成就欣厭之心

我年輕時很服膺張載「西銘」最末兩句話:「存,吾順事;歿,吾寧也。」學佛後我還是很欣賞這兩句話;但總覺得不夠究竟。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際遇殊途,其寧順與否往往也就無法自主了。所以我們對於生死觀可能需要一種更透澈及更積極的理解和態度!

佛教以了脫生死輪迴為根本大事。但這個事情一般人卻極難領會,主要便是缺少真實的厭欣心。厭就是厭棄,厭棄娑婆世界及六道輪迴之苦;欣就是欣求,欣求西方淨土及自在圓覺之樂。在佛教言,厭與欣必為一體,否則就是世俗的厭世主義或玩世主義了!

我們平常過日子偶而也會有厭欣心,但這都是情緖反應,距離了生脫死的厭欣心遠矣!真實的厭欣心要經過培養、修學才有可能建立。即使是經歷過大澈大悟的人生遭遇也要將這種「大澈大悟」轉換及提昇才談得上是真實的厭欣!

我曾看過一個安樂死的視頻,視頻中即將安樂死的那個人穿著整齊,身邊只有他的太太和一位被邀請來的摯友,然後就是幫他走完最後一程的一位專業人士了。這老兄走得非常平靜,連窗外的世界都沒多瞧一眼。這視頻給我很大的震撼,我一直在想那位安樂死者臨終的心理。如果我們平常活得好好的就去想「死」這件事,人家一定會說我們無聊!可是,我真的覺得這種設想或體會,真的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種對生命應有的厭欣心!

我有次在電視上看到慧律法師弘法,法師末了問了大家一句:「各位,我往生西方的車票已經打好了,你們呢?」我真有一種心領神會之感;當即同我太太開玩笑說我決心拼  [預知時至],太太回我一句:「我看你拼 [預備時至] 可能比較快!」。

厭欣二者是淨宗修學「八要」之一。蕅祖說:「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,而自心穢,理應厭離。極樂即自心所感之淨,而自心淨,理應欣求。」自心如何才能有「穢、淨」之感呢?我想,我們如果能時時克制自己的六根,不執著於一切內外境緣,就有可能達到「淨念相繼」的境地。(撰稿人 : 宗在居士)

Published by ehb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