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經義辯證3》論「心、佛、眾生」等無差別

我們讀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的時候都會看到經首附有一篇《覺林菩薩偈》,這首偈出自《華嚴經》。這個偈子主要是以畫師作畫來比喻「心」能造作萬法的道理,而眾生與佛的區別也正在於這一念之「心」;天堂地獄皆是我們自己「心念」所造作的行為所產生之結果!祖師大德置此偈於經前不外是引導我們正確解讀《地藏經》的內容和義理。但其實這首偈卻是「心、佛、眾生」三者關係的原典出處;而「心、佛、眾生」三者關係如何則是中華佛教思想的核心。

《覺林菩薩偈》依舊譯《華嚴經》其文節錄如下:「心如工畫師,畫種種五陰,一切世界中,無法而不造,如心佛亦爾,如佛眾生然,心佛及眾生,是三無差别,諸佛悉了知,一切從心轉,若能如是解,彼人見真佛。」照華嚴宗的解釋:心是能造,佛與眾生為所造,悟如來藏心者為佛,成淨緣起,迷者為眾生,成染緣起;緣起雖有染淨,心體則無異,故說三法無差。意思就是心、佛、眾生的關係是三者一體,本来無別。正如該宗五祖宗密所言:「染淨諸法,無不是心。心迷故,妄起惑業,乃至四生六道,雜穢國界;心悟故,從體起用,四等六度,乃至四辨十力,妙身淨刹,無所不現。既是此心現起諸法,諸法全即真心。」也就是說,生佛、四聖六凡,乃至雜染與與清淨一切諸法,悉是此一本覺真心之顯現,起用雖有殊别,其體原本無二。順讀偈文內容,大意是如此。

與華嚴宗並稱「教家」的天台宗則認為心、佛及眾生為同一三千法,因此非獨心為能造能具,佛及眾生亦是能造能具;非唯佛與眾生為所造所具,心亦是所造所具,故言三法無差。如智顗《法華玄義》云「若觀己心不具眾生心佛心者,是體狭,具者是體廣。」認為心、佛與眾生,為三法同格互具,亦即三者各於自身具足其它二者:心具眾生與佛,佛具心與眾生,眾生具心與佛。

和華嚴宗一樣,天台宗也把眾生與佛歸結於一心。但是天台主互具,華嚴主相即,二宗所講的心内涵卻不同:天台宗所說的「心」非僅指真心,實也指妄心;而華嚴宗所說之「心」乃純是清淨心、真實心、本覺真心。以真妄二元之心為實相,則每一念心具足三千法界,染不礙淨,惡不妨善,一色一道,無非中道;以純淨至善之真心為主宰,則個個具真心,眾生本是佛。

比起教家來,禪宗更重視「心」的位置及其道用。如六祖惠能謂「心是地,性是王;王居心地上。自心地上,覺性如來,放大光明,外照六門清淨,能破六欲諸天。」這是說「心」為萬法的源頭及根本;而這個「心」則是眾生本有的。「迷人若悟解心開,與大智人無别。故知不悟,即佛是衆生;一念若悟,即衆生是佛。故知一切萬法,盡在自身心中,何不從於自心頓見真如本性。」眾生與佛相同唯在此心,不同也在此心,「但識眾生,即能見佛;若不識眾生,覓佛萬劫不可得見」的關鍵全在此心之迷悟!

淨土宗則以「感應道交」闡釋心、佛與眾生的關係。其教典《觀無量壽經》中的「諸佛如來是法界身,入一切眾生心想中。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,諸佛正遍知海,從心想生。」等句常為各家引用。善導解釋說:「正由心到故,身亦隨到,身隨於心故,言是法界身也;言法界者,是所化之境,即眾生界也。」佛的法身無相無形,故經中「法界身」是就眾生而說的。而「是心作佛」指眾生依自信心,緣相而作;「是心是佛」是眾生依想佛身而現,即心佛也,離此心外更無異佛者也。善導更特別提示:「或有行者將此一門之義,作唯識法身之觀,或作自性清淨佛性觀者,其意甚錯,絕無少分相似也!」他的意思是淨土法門指方立相、住心取境,是佛為應末法眾生根機而設的法門;眾生依信願之心,想佛觀佛自然會與佛感應道交成就淨業。

比較教、禪、淨四宗之說,除華嚴宗係以佛的果位來看心、佛、眾生之關係外,其他三宗皆從眾生位來看三者關係。明代覺連輯傳為永明延壽作的《銷釋金剛經科儀會要註解》謂「諸佛心內所含以眾生所具之心,與諸佛所證菩提,本來無別。諸佛成道,即眾生成道。以眾生不曾在諸佛心外,故時時成道,此乃心佛眾生同一體也。」則頗有會通四宗之慨!

(撰稿人 : 宗在居士)

Published by ehb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