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微雲雨露》4-5

4.報應

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」是一般勸人為善,避免違害社會、遺禍人間的箴言。佛教則用【業報】的觀念,強調「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」,殊不知這種《因果論》,是超越了俗世浮面的表相,而具有觀照人生的哲理存在。

不相信因果報應的人,常會拿貧富貴賤、乃至福壽差別,對照善惡不同、卻有「不公」際遇的例子加以否定。佛理的概念,『因』是指起心動念,種因不一定有果,但有果必定有因,它是一個修行的過程;譬如種下果樹若未割草除障,結果不良或竟無果,這其中的因素是『因緣聚散』的道理,主因配合助緣、因果乃成,這才是《因果論》的真諦。至於現世的【報應】,無論好壞皆涉及《三(累)世輪迴》的定律,是種子與現行交替業報的結果,所以佛法強調此生善願善行的重要。

5.緣份

我們談到夫妻、親人乃至朋友、同學的情感,常以有無緣份或緣份長短來形容。當我們喜歡一個人,年輕時也許是色相的吸引,感情細水長流之後,彼此深愛或是持續親密關係,則是擁有一種相互信任與依存的愉悅所致。相反的,【緣份】已盡或者純屬惡緣、孽緣在捉弄的話,分道揚鑣或糾纏不已,則令人傷慟逼惱。《楞嚴經》上說:「因緣和合,虛妄有生;因緣別離,虛妄明滅」,這話的意思是說,一切因緣所生的法都是無有自性、無有恆常不變的本質,緣起緣滅的法尚且如此,世間悲歡離合的實相,又豈能逃過本體所具的空性、而可以永遠長存呢?因此,把握當下的良緣善果,就是佛法要啟發你我懂得珍惜的態度。

(撰稿人 : 常曦)

Published by ehb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