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微雲雨露》1-3

1.淨化

佛法教導我們,一旦我們生起「懺悔心」,提起面對過去所造惡業的勇氣,就可以用更關懷和愛的方式重回生活 ; 但我們必須開發出一些正確的觀念 : 沒有人生是完美的,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嚐試錯誤的過程,為錯誤負起責任,然後學習更多的覺知與慈悲,如此,便不會累積更多新的懊悔,這才是「淨化」的本義。

2.善果

佛教提醒我們,在死亡的時刻應該「延長善業的果」,也就是說,當我們面臨死亡時,要安住生前的善行,在內心注入善的感覺,諸如 : 慈悲、接納、原諒和愛。一旦如此,我們就會放下無須擔憂、恐懼的罣礙,也會把任何修持過的善德,迴向給摯愛的家人、親朋好友,乃至有緣眾生 ; 這樣的觀想,就是對治「無常」最美好的修持。

3.施受

佛學運用「施受法」來訓練【慈悲觀】,藉著反思眾生的無邊痛苦,讓我們的慈悲心更為真切、無限。換言之,當我們希望能夠解脫眾生的痛苦與苦因,更甚於期盼獲得快樂與平靜時,這種「苦人所苦」的禪觀,會讓我們的慈悲心更為深刻 ; 直到有一天,我們終於會了解,對眾生最大的幫助、利益眾生的博愛不是不可能。接受他人的悲傷與痛苦,把自己的幸福與快樂施予對方,這種施受互易的心念,不僅可以放下我執,更可以成就覺悟的慈悲觀。

(撰稿人 : 常曦)

Published by ehb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