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淨善講壇11》三身一體

我第一次注意到「三身」的問題是有次陪外賓去參觀佛寺,看到一位導遊向遊客介紹大殿上的三尊佛像說:「中間這尊是法身佛,旁邊兩尊分別是報身佛與化身佛。」那時我雖已學佛,可是說真的,我完全無法從那三尊金光閃閃的佛像外觀上分辨那個是那個佛?不久之後我才知道,按天台宗的說法:毘盧遮那佛即法身佛,盧舍那佛為報身佛,而釋迦牟尼佛便是化身佛。但這也只限於天台宗的佛寺;其他各宗雖然也講佛的「三身」,但罕見具體的佛像。

重點是佛為什麼有「三身」?我認為這是世尊滅度後被神聖化的結果。法、報、化的「三身」概念其實源於古印度教。但佛陀在世時確曾引用過「法身」一詞,如《佛遺教經》中,佛臨終時遺訓弟子要以戒為師,如此「則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。」其意思不外是希望佛弟子們能延續佛陀修己利人的教法,就如同佛仍在世一樣。佛的有形軀體雖離我們而去,但佛的精神則永遠與眾生同在,並會隨著各種機緣度化眾生。於是在大乘佛法中就產生了佛有二身、三身、四身,乃至十身的說法。

除了「十身」乃依據《華嚴經》而分的較細外,基本上「二身」及「四身」都是「三身」的開合。所謂「三身」指法身(又稱自性身)、報身(又稱受用身)、應化身(又稱變化身)。其義首見無著的《攝大乘論》:「自性身是諸如來之法身,於一切法自在依止故。受用身是諸佛種種土及大人集論依止之所顯現,以此法身為依止,諸佛土清淨,大乘法受樂受用之因故。變化身者,以法身為依止,從住兜率天及退,受生受學受欲,出家修苦行,得無上菩提轉法輪等事所顯現故。」

簡單說,「法身」就是證顯真如的自性法體,是無形無相、不生不滅、遍一切法界的,即「佛性」是也。「報身」指如來因地修行而得的莊嚴佛體;又分「自受用身」和「他受用身」;前者是如來的果報體,後者是為了化導大菩薩而示現的功德體。「應化身」便是如來為教化六道眾生而隨機緣示現的人格身,如釋迦牟尼佛為了濟度娑婆眾生而出生於世間,然後出家修行證道弘法直至圓寂的一生便是一個應化過程。如將「自受用身」和「他受用身」各別獨立就是「四身」;如分別併入「法身」及「應化身」,就成了「二身」。意思都是一樣的。

佛雖有「三身」,但「三身」是一體的;如前引《攝大乘論》經文,「報身」和「應化身」皆依止於「法身」,故「法身」為「三身」之根本。在佛法中常用月亮的體、光、影來比喻:月亮的存在就像「法身」,它是常住不變的;而月光就是「報身」,它有照明作用;「應化身」則如映在水中的月影,隨盛水的器皿而有不同。月光和月影都是依托月亮才有的,所以月亮的存在才是根本。也因此佛經上說:「觀諸法空,是為見佛法身。」

「法身」即「佛性」,是我們人人都有的。那麼「報身」和「應化身」呢?照禪宗的教法也是人人都有的,如六祖在《壇經》中所說:「三身佛在自性中,世人總有;為自心迷不見內性,外覓三身如來,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。」臨濟禪師因而說:「汝一念心上清淨光,是汝屋內法身佛;汝一念心上無差別光,是汝屋內報身佛;汝一念心上差別光,是汝屋內應身佛。」我想我們生而為人,本身就是一個「報身」;而我們人人所具有的人性也就是「法身」;我們在世間從事各行各業扮演各種角色,不也是各種「應化身」嗎?

(撰稿人 : 宗在居士)

Published by ehba